如何读《道德经》才能有所突破

2023-07-01 08:52:45     来源:个人图书馆-行者啊行者

《道德经》是全世界仅次于《圣经》发行量排在第二的经典书籍,覆盖了几十亿人几千年的意识。

如何读《道德经》,并有所突破呢?总结了以下几条,供参考。

首先,我们要明白《道德经》是谁写给谁的。


(资料图片)

当年老子西出函谷关,没打算留下只言片语,只因为尹喜诚意请道,老子才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

尹喜也是修道之人,早早就观察到紫气东来,可见有一定的道行。如果按照修道的层次,伊喜不知道当时处于哪个层次,从一系列表现来看肯定不是初学者。不过老子著《道德经》肯定不是仅为伊喜,而是留给当时对修道有兴趣和以后可能对修道有兴趣的人,毕竟道家一贯具有普度众生的想法。

因此,我们可以将《道德经》看作一部教材,从文字内容来看,适合于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从流传的空间广度和时间长度来看,适合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所以,我们在阅读《道德经》的时候,要明白自己目前处于哪个层次,有些什么样的文化背景,这些因素决定了我们开始有什么样的收获。

一块糖,对于幼儿园小朋友来说就是甜,好吃,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多了个社交属性,在中学生看来,不一样的糖成分大为不同。在年幼时,看见糖就想要,长大了,吃遍了各种糖,少了新奇感,中年以后口袋里揣了几块糖是为了防止低血糖,老年时,糖可能就是一种回忆。

第二,我们目前处于哪个层次,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决定了我们的初始收获。

一部好教材总是用最浅显的语言,表述最深刻的道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收获,再正常不过。

老子当年面对不同层次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尽量用他们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悟道者与没悟者隔着一层纸,也只能用语言无限逼近真相,但无法把人拉到悟道的境界,这就是表达的难度。虽然悟道者似乎什么都懂,但只有这一条无法实现,那就是替人修道。开悟靠自己,语言只是引导。除了这些,也许这些文字还有更深的含义,比如到了一定阶段,文字反而可能会限制我们开悟的层次和机会,老子这些开悟者慈悲的想法我们不到一定层次可能无法体会。

所以我们要搞清楚自己目前处于哪个层次,是动物本能层?情绪层?理智层?还是理性层?抑或已经超越了理性层?自己的文化背景是现代的还是古典的?

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处于动物本能层的人,能够领会的上限是具象的,他们可能认为天地和圣人都把我们当成狗了,而情绪层的人看到这句话可能会很气愤,理智层的人领会了天地圣人超越情绪后已经没有人类情感标准的境界,理性层的人理解的就更深刻,可能领会到天地圣人将人作为自身一部分的境界,超越理性层的人,能够理解到什么?

第三,不要设限,不要设限。

所以每读一遍《道德经》感受都不一样,不同年龄段读《道德经》也会有不同的领悟,每每都在提高,这是因为你本人的层次在不断地提升,看问题的基点在逐步提高,相应的收获也随之更加丰厚,突破就在眼前。

所以,不要设限,不要把自己当下的理解当做终点,要永远作为阶段性的理解,这样就不至于故步自封。

第四,检验的标准为是否“心安”。

很多人读了几年《道德经》以后感觉自己悟了。然而,悟没有悟,在没悟的时候不知道标准,悟了以后才能真的知道,是不是我们就无法检验自己的方向了?实际上有。

是否“心安”就是检验方向是否正确的标准之一。

老子希望人越来越好,社会和谐,每个人都和道而行。和道而行者,越来越安心,因此,是否“心安”就成为检验我们收获大小,方向是否正确的的标准之一。

如果读了《道德经》以后,我们的心胸更开阔了,眼界更广阔了,思考问题更全面了,我们的心更安了,那么,我们领会《道德经》的方向就是对的。至于能不能悟道,还要顺其自然,要相信,只要方向正确,总会有所突破。

推而广之,类似于《道德经》这类适合面非常广的教材,我们也应该抱着前述态度去阅读实践,才能不枉费时光。

同样,以上文字也是我的阶段性理解,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关键词:

明星

电影